DOI:10.3969/j.issn.1672-3872.2025.01.003
基金项目:山 东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磁 性 吸 附 材 料 在 土 壤 镉 污 染 修 复 中 的 稳 定 性 演 变 机 制 与 高 效 磁 回 收 研 究 ”(No.ZR2021MD004);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东特提斯域思茅盆地中晚侏罗世古地理环境与成盐成钾条件研究”(2021KJ063);枣庄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改性磁性纳米材料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1020705);枣庄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435101116)
作 者:焦朋朋1 ,姜东良1 ,徐彭波2 ,王盛谕1 ,吴 昊1 ,石雪晴1 ,王鲁豫1 ,王艺臻1 ,马正康1
(1. 枣庄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2.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沂 276499)
摘 要:【目的】掌握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区划及防控对策。【方法】基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与排放强度核算法研究了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进行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不同的风险控制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1)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及总污染物排放强度整体上呈现降低趋势;总污染物排放量与总污染物排放强度中COD占据主导地位,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中TN占据主导地位。2)畜禽养殖成为南四湖流域COD、TN和TP污染物的最大来源,对COD、TN及TP的等标污染负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0.54%、65.99%及69.79%。3)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居于前五位的县区对南四湖流域内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在37.43%~42.73%,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可将南四湖流域内27个县区划分为4个高风险区、14个中风险区、9个低风险区。【结论】面对不同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当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控制区,各治理主体应协同发力,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南四湖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等级;防治对策
引文信息:[1]焦朋朋,姜东良,徐彭波,等.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防控对策[J].南方农机,2025,56(1):17-24+45.
查看全文请下载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