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20 作者:李翔
范建华:农业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近日,在南昌举办的2025首届中国·江西农业科技论坛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指出,以智能农机为主要支撑的智慧农业,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智能农机装备,如智能拖拉机、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在农业生产中“大展拳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范建华称,智慧农业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管理和优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智能农机则是通过农艺、农机、信息等方面的高度融合,让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 范建华)
当前,全球智能农机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将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视为农业创新的核心范畴,并进行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商业化发展模式。预计2025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总量将达到93亿台,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近4倍,达到360亿台。
国内尚未公布智能农机的权威数据,但有专业机构预测,近5年中国农业机器人需求量将保持38.6%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最大增长点。
当前,我国智能农机在应用上呈现多点突破态势,体现在智能播种、收获和植保,自动控制(无人驾驶)、智能灌溉、智能监控和管理、农业物流与金融服务五大方面。
范建华指出,我国智能农机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智能农机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瓶颈,“卡脖子”现象较为严重,例如,传感器、芯片等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技术国产化水平与自主可控能力有待提升;其次,智能农机和自动化设备的购置成本较高,许多农民难以承受,存在“价格较高,推广困难”和“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现实状况;再次,一些大型企业缺乏相应的高级人才,影响智能农机的研发和应用;最后,高端零部件产业链亟待完善,主机企业仍需进口零部件以满足使用需求,后续国产高端智能农机商品化仍存在一定风险。
范建华建议,发展智能农机,一是要为国产化高端智能农机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对于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及农垦单位,相关部门应进行协调,在这些地区给予智能农机更多应用机会,以支持国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发展;二是要建立一定的容错纠错机制,给予国产高端智能农机试错磨炼的成长机会;三是尽可能多地提供项目支撑,以推广应用项目等为载体,给予国产高端智能农机更多的应用和验证机会,对于地方高端智能农机集中采购项目等,建议优先以国产产品为主,或是制定相应的采购比例;四是利用农机购置补贴“优机优补”政策,对高端智能农机细化分档,同时提高补贴标准,加快推广应用和逐步普及,并不断完善智能农机产业链,打破国外品牌垄断。